近期吉林省疫情总体呈现平稳可控态势,但局部地区仍存在零星散发病例,根据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通报,过去一周全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长春市和吉林市,其余地区多为输入性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目前所有病例均已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相关密切接触者均落实管控措施,未出现大规模社区传播现象。
这一相对稳定的疫情形势得益于吉林省建立的“三级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现阳性病例,疾控系统将在4小时内完成核心流调,12小时内落实重点区域管控,24小时内完成首轮全员核酸检测,在长春市最新一波疫情中,正是凭借该机制,在3天内完成了对127万人的筛查,及时切断了传播链条,全省现已配备327个标准化核酸检测实验室,单日最大检测能力达到150万管,为快速筛查提供了坚实保障。
疫苗接种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截至本月,吉林省全程接种人数已占常住人口的92.3%,加强免疫接种率达78.6%,老年人群接种率较去年同期提升25个百分点,省疾控中心专家表示:“高接种率为我们构建了免疫屏障,近期确诊患者中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占比超过95%,未出现重症及死亡病例。”
然而疫情防控仍面临挑战,随着秋冬季节来临,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与人员流动增加形成叠加效应,吉林省毗邻俄罗斯、朝鲜,边境口岸疫情防控压力持续存在,为此,全省15个边境口岸已实行“人、物、环境同防”的闭环管理,进口货物实施“批批检测、件件消毒”,工作人员全部实行“14+7+7”的隔离管理模式。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吉林省创新推行“精准防控+经济保障”双线策略,一方面建立全省统一的健康码系统,实现一码通行;另一方面出台助企纾困政策,通过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等措施保障经济运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吉林省GDP同比增长3.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体现了精准防控的经济成效。
医疗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全省确定定点救治医院28家,储备隔离房间4.2万间,组建了5000人的应急医疗救援队伍,各地市还建立了“社区医院-区级医院-市级定点医院”的分级诊疗体系,确保普通患者就医需求与疫情防控两不误。
对于公众关心的校园疫情防控,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采用‘一校一策’防控方案,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实施错峰就餐,确保教学秩序正常。”目前全省中小学线下开课率达到97%,高校实行相对封闭管理,定期开展核酸抽检。
展望未来,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将转向:一是加强变异毒株监测能力,提升基因组测序效率;二是完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减少医院交叉感染风险;三是建立疫情预警大数据平台,整合医保、疾控、交通等多部门数据,省卫健委主任在近期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我们将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不断优化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这个与病毒共存的时期,吉林省的疫情管控实践表明:只有将科学防控、精准施策与民生保障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每位公民继续做好个人防护,积极配合防疫政策,仍是战胜疫情的最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