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南京禄口机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夏日的平静,德尔塔毒株以惊人的速度扩散,短短数日便波及多个省份,当南京成为全国抗疫焦点之时,远在八百多公里外的济南,这座素以“泉城”著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悄然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防疫保卫战。
济南与南京,相隔千里却命运相连,随着疫情传播链的延伸,济南市疾控中心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7月20日晚,当南京首次通报疫情情况后,济南市连夜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提前部署防控措施,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各部门迅速形成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展现出惊人的城市应急能力。
“严防输入”成为济南抗疫的首要任务,济南西站、济南站、遥墙国际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迅速升级防控等级,红外测温仪全天候运转,工作人员逐一查验旅客健康码和行程码,特别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实行“点对点”闭环转运和隔离观察,在社区层面,网格化管理机制被重新激活,全市5000多个社区同时展开摸排工作,确保不漏一人。
核酸检测能力是应对疫情的关键,济南市在原有基础上新增设13处临时核酸检测点,单日检测能力提升至30万人次,酷暑中,医护人员身着防护服连续工作数小时,他们的背影成为这个夏天最动人的风景线,历下区某检测点的护士王医生告诉记者:“我们快一分,疫情扩散的风险就少一分。”
与2020年初期疫情相比,济南此次应对显得更加从容有序,数字化防控手段得到广泛应用:“泉城码”健康码系统及时更新风险地区列表,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防控;视频监控系统与人脸识别技术相结合,实现对重点人员的智能追踪;线上问诊平台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减轻线下医疗机构压力,这些科技手段的运用,既提高了防控效率,也减少了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疫情下的济南,严格防控中不失温度,对于被隔离的市民,社区工作人员提供“代购”服务,每天将新鲜蔬菜和生活用品送上门;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各区开设专门的绿色通道;心理咨询热线24小时开通,帮助市民缓解焦虑情绪,这种刚柔并济的防控策略,体现了城市治理的人文关怀。
南京疫情对济南的经济社会运行也带来了一定影响,原定举办的多个大型活动被延期或取消,餐饮、旅游等行业再次面临挑战,市政府及时出台纾困政策,通过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等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线上经济呈现活跃态势,“宅消费”新模式蓬勃发展,展现出济南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济南成功守住了城市安全线,截至8月底,全市仅报告零星输入病例,未发生本土传播现象,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无数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普通市民的共同努力,他们用责任和担当筑起了坚固的防疫长城。
南京疫情是一面镜子,照见了中国城市在公共卫生危机中的应对能力,济南的抗疫实践表明,现代化城市治理不仅需要科学精准的防控策略,更需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两种特质的完美结合,正是中国城市能够在一次次疫情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的关键所在。
疫情尚未结束,防控不可松懈,济南的经验提醒我们,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地方的疫情都不是孤立的局部事件,只有各地携手合作,相互支持,才能最终战胜疫情,共同守护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