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场上,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浙江省疫控中心”)作为全省公共卫生体系的中枢机构,承担着疫情监测、风险评估、应急处置和科学指导等重要职责,而在这座“防疫堡垒”中,办公室主任这一角色,虽不常出现在公众视野,却是保障整个机构高效运转、协调多方资源、落实防控策略的关键人物,他们既是决策的执行者,也是一线的协调者,更是默默支撑抗疫大局的“隐形指挥官”。
职责重大:统筹协调与高效执行
浙江省疫控中心办公室主任的职责远不止于日常行政事务,在疫情期间,其工作核心转向了疫情防控的统筹协调与应急保障,具体而言,办公室主任需要负责疫情信息的汇总与报送、会议组织与决策传达、物资调配、人员调度、对外联络等多方面工作,这些任务看似琐碎,却直接影响防控措施的落地效率和精准度。
在疫情暴发初期,办公室主任需快速协调各部门,确保24小时应急值班机制顺利运行;在防控政策调整时,需及时将上级指令转化为可操作的工作方案,并监督执行;在疫苗分发、核酸检测资源调配等环节,还需与卫健、交通、公安等多部门协同,保障物资和人员及时到位,这一切都需要极高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挑战与压力:在高速运转中保持精准
办公室主任的工作常态是“高速运转”,疫情发展往往瞬息万变,任何一个环节的延误或疏漏都可能放大风险,2022年初浙江多地发生本土疫情时,省疫控中心办公室曾连续多日处于超负荷状态:一天内处理上百份文件、接听无数紧急电话、协调数十场会议……办公室主任不仅要确保信息流转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还要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决策。
办公室主任还需面对公众和媒体的关注,疫情信息发布必须严格遵循“及时、准确、透明”的原则,任何误报或延迟都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办公室主任需要协同宣传部门,精准把握信息发布的节奏和尺度,既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焦虑,又保障公众知情权。
科技赋能:数字化管理的实践者
浙江作为数字化先行省份,省疫控中心在疫情防控中广泛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办公室主任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推动者”角色:既要理解技术逻辑,又要将其与行政管理相结合,通过“浙里办”等平台实现疫情数据实时采集和分析,利用智能化系统优化物资调度流程,甚至通过无人机配送应急物资等创新尝试,都离不开办公室的协调与支持。
数字化不仅提升了效率,也改变了传统工作模式,办公室主任需要不断学习新工具、新系统,确保团队能够快速适应技术迭代,这种“科技+管理”的双重能力,已成为现代公共卫生管理者的必备素质。
人文关怀:团队背后的“暖心人”
除了事务性工作,办公室主任还需关注团队的心理状态和职业保障,疫情持续三年,许多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压环境,身心疲惫,办公室主任需要通过合理排班、心理疏导、后勤保障等方式,为团队提供支持,一句问候、一次灵活的调度、一份热腾腾的夜宵,这些细节背后体现的是管理者的温度。
办公室主任还需协调社会资源,为一线人员争取更多保障,在抗疫最紧张的阶段,浙江省疫控中心曾联合企业、志愿者组织为工作人员提供临时住宿、餐饮服务等,这些举措的背后离不开办公室的默默筹划。
无声战场上的重要支柱
浙江省疫控中心办公室主任或许不曾出现在聚光灯下,但他们的工作却是整个防控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用专业、细致和坚守,支撑起疫情应对的“后勤中枢”,在无声的战场上确保了指令畅通、资源到位、团队稳定,这份工作既是对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初心的践行,正如一位办公室主任所说:“我们的目标很简单——用最快速度、最高效率,守护好每一个人的健康。”
在未来,随着公共卫生体系的持续完善,这一角色必将更加重要,他们不仅是抗疫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推动浙江乃至全国公共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