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北京和内蒙古自治区的最新疫情动态尤为引人关注,北京市经过连日来的高效防控,疫情已进入扫尾阶段,而内蒙古自治区则报告了新的本土确诊病例,两地疫情形势呈现不同特点,防控策略也随之调整。
北京市疾控中心最新通报显示,北京本轮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自6月中旬以来,北京连续多日无新增社会面病例,多个区域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餐饮机构开放堂食,中小幼陆续返校,各大景区、博物馆限流开放,这座城市正逐渐回归往日的活力,这轮疫情中,北京采取了精准的防控措施,包括高风险人员排查、重点区域核酸筛查以及常态化检测点布局,为快速阻断传播链发挥了关键作用。
疫情防控仍不可松懈,北京市政府强调,社会面清零不等于零风险,常态化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仍是重要手段。“北京健康宝”功能进一步优化,方便市民出行和防疫管理,下一步,北京将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
内蒙古自治区报告了新的疫情情况,据内蒙古卫健委消息,近日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乌兰察布市等地发现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感染来源尚不明确,正在流调中,当地政府已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对相关区域实施封控管理,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并严格限制人员流动,内蒙古地广人稀,但边境口岸城市面临较大的境外输入压力,如何平衡经济民生与疫情防控成为现实难题。
从北京和内蒙古两地的疫情动态可以看出,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隐匿、速度极快,疫情防控仍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北京作为超大型城市,防控经验值得借鉴,例如建立“15分钟核酸采样圈”、完善物资保供体系等,而内蒙古作为边疆地区,则需要进一步强化口岸疫情防控,防止境外输入引发本土传播。
专家指出,未来疫情防控需更多依靠科学精准的管控措施,避免简单化、“一刀切”的做法,一方面要加大疫苗加强针接种尤其是老年人的接种覆盖率,另一方面要持续优化防控方案,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各地应加强区域协同,一旦出现疫情,立即协同排查、共享信息,以减少跨省传播风险。
疫情尚未结束,防疫不可放松,北京和内蒙古的最新疫情动态提醒我们,必须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只有做到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才能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公众也应继续做好个人防护,积极配合防疫政策,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未来一段时间,各地仍需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及时调整防控措施,无论是北京这样的特大都市,还是内蒙古这样的边疆省区,都需持续探索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优路径,全力保障人民健康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