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北京新增数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流调轨迹显示均与内蒙古自驾旅行相关,这起跨省传播链再次为疫情防控敲响警钟。
据北京市疾控中心通报,确诊的5人旅行团于10月8日至10日期间自驾前往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旅游,返京后先后出现发热症状,经核酸检测均为阳性,随后,与其同小区的2名居民也被确诊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病毒源头指向内蒙古旅行期间的可能暴露。
这并非首次出现与旅游活动相关的疫情传播,今年7月的南京疫情起源于机场,却通过张家界旅游活动扩散至全国多地;8月的上海旅行团疫情同样引发了多省传播,旅游活动具有人员流动性大、接触范围广、聚集性强的特点,极易成为疫情传播的放大器。
内蒙古自治区地广人稀,为何会成为疫情传播的节点?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最西端,以胡杨林景观闻名,每年10月是旅游旺季,吸引大量摄影爱好者和游客,调查显示,旅行团在当地曾入住酒店、就餐、参观景点,与可能存在的传染源发生交集,偏远地区医疗检测资源相对薄弱,早期发现能力不足,也可能是疫情隐匿传播的原因。
这起疫情揭示了常态化防控中的薄弱环节:一是跨区域流动人员的健康管理存在漏洞,二是旅游景区的限流、消毒、查验等防控措施可能落实不到位,三是部分公众的防护意识有所松懈。
疫情防控是系统工程,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全盘失守,针对旅游相关疫情,需要采取更加精准的防控策略:加强跨区域联防联控,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和应急响应机制;旅游景区必须严格执行“限量、预约、错峰”要求,落实扫码登记、体温检测等措施;第三,游客应提高防护意识,出行前了解目的地疫情风险,旅途中做好个人防护,返回后主动进行核酸检测和自我健康监测。
北京作为首都和国际交往中心,疫情防控责任重大,此次疫情发生后,北京市迅速响应,对相关社区和场所进行封控管理,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并紧急提醒近期有内蒙古等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主动报备,这种快速反应值得肯定,但也反映出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这起疫情再次提醒我们,新冠病毒传播不分地域,任何地方都可能成为疫情暴发的起点,随着冬季来临,疫情防控面临更大挑战,只有始终保持警惕,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旅游模式,安全出行、文明旅游应当成为新常态,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成为疫情防控的参与者和守护者,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
疫情防控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北京疫情与内蒙古旅游的关联,再次向我们展示了疫情传播的跨区域特点,提醒我们必须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才能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