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最新疫情防控通知,对全省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通知要求各地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精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健康平安的春节。
精准实施分区分类防控
根据最新通知,吉林省将根据疫情风险等级,精准划分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实施分类管理措施,高风险地区继续严格执行封闭管理,中风险地区实施有序管控,低风险地区强化社会面防控,各地不得擅自加码防控措施,也不得随意降低防控标准。
通知特别强调,各地要科学精准开展流调溯源工作,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快速锁定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确保在24小时内完成排查和管控工作,对疫情传播链要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
加强来返吉林人员管理
针对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增加的情况,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来返吉林人员管理,所有来返吉林人员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提前向目的地社区(村屯)报备,各地要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设置核酸检测点,为来返人员提供便捷的检测服务。
对中高风险地区来返人员,实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来返人员,实行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隔离期间按规定开展核酸检测,所需费用由政府承担。
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
通知明确,春节期间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坚持“非必要不举办”原则,严控庙会、大型文艺演出、展销促销等活动,减少农村集市规模和频次,落实人流疏导和戴口罩、测温、验码等防控措施。
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确需举办的尽可能缩小规模,家庭聚餐聚会不超过10人,自行举办5桌以上宴会等聚餐活动的个人,须向属地社区(村屯)报备,落实属地疫情防控规定。
强化重点场所防控
各类公共场所要严格落实测温、验码、戴口罩、一米线等常态化防控措施,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场所要限制瞬时客流量,推荐顾客自助结算,缩短排队等候时间。
旅游景区实行限量、预约、错峰入园,景区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场所要控制入场人数,避免人员聚集。
通知特别强调要加强校园疫情防控,各级各类学校要精准有序安排学生离校,确保离校学生底数清、返家行程可追踪、家校协同有反馈,寒假期间,校园实行封闭管理,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保障春节期间物资供应
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做好春节期间生活物资保供稳价工作,确保粮、油、肉、蛋、奶、果、蔬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加强防疫物资生产储备,保障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医疗物资供应。
同时要保障群众就医需求,各级医疗机构要合理安排节假日值班,确保急诊24小时开放,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急危重症患者,要建立封控区、管控区居民就医绿色通道,做好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医疗保障。
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通知强调,各地要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特别是加强免疫接种和老年人接种,要通过设立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方式,提高接种服务的可及性,做好疫苗接种科普宣传,提高群众接种意愿。
据统计,截至1月19日,吉林省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4800万剂次,全程接种人数超过2200万人,加强免疫接种超过600万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筑牢免疫屏障。
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国内多地出现本土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各地各部门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全力以赴做好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通知最后呼吁广大市民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保持社交距离,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就医,积极配合疫情防控措施,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