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南京市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在新区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了一场备受瞩目的科技创新大会,本次会议以“智领未来,创新驱动”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产业的战略布局与政策支持,吸引了来自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近500名代表参与,会议宣布了多项重磅举措,包括启动一项总投资额达50亿元的人工智能发展基金,并计划在年内建成首个长三角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南京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深化推进,也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大会于上午9点正式开始,由南京市江北新区党工委书记李伟主持,他在开幕致辞中强调,南京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城市,正积极抓住全球科技革命机遇,以人工智能为突破口,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李伟指出,今天的会议不仅是政策宣导,更是实际行动的起点,新区将通过资金扶持、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力争在5年内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随后,南京市科技局局长王华发布了《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2024年行动计划》,该计划详细阐述了今年的重点任务,包括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场景落地、优化创新环境等,王华表示,南京将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联合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政府将提供税收优惠和土地支持,吸引更多头部企业落户,这一计划的出台,被视为南京响应国家“新基建”战略的具体举措,旨在提升城市竞争力。
在会上,多家企业代表分享了合作案例,本土科技巨头苏宁科技与新区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智能物流研发基地,苏宁科技CEO张伟在发言中表示,该项目将利用AI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预计创造超过1000个就业岗位,大会还见证了10个重点项目的签约仪式,涵盖智能医疗、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总投资额超过80亿元,这些项目的落地,预计将带动南京GDP增长1.5个百分点,并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除了政策和企业动态,大会还设置了专题论坛,讨论人工智能的伦理与社会影响,专家学者们呼吁,在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应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刘强教授在论坛上指出,南京今天的举措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他建议建立跨部门监管机制,确保AI发展惠及民生,这一讨论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反响,许多观众通过直播平台参与互动,显示出公众对科技议题的高度关注。
从更广的角度看,今天的事件反映了南京在 post-pandemic 时代的经济复苏策略,作为江苏省省会,南京近年来持续加大科技投入,2023年研发经费占GDP比重已达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次大会的召开,正值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之际,南京通过聚焦人工智能,旨在抢占未来制高点,这不仅将提升本地产业水平,还可能辐射整个长三角地区,强化区域协同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大会也凸显了南京的城市发展战略,江北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自2015年获批以来,已发展成为南京的经济增长极,今天的新闻显示,新区正从“制造”向“智造”转型,通过科技创新拉动就业和投资,与会专家预测,这一举措将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涌入,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南京今天刚刚发生的这场科技创新大会,不仅是一条即时新闻,更是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体现了南京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前瞻性布局,以及政府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坚定承诺,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南京有望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新高地,为世界科技版图增添亮色,对于市民而言,这意味着更多就业机会和生活便利;对于投资者,则预示着巨大的商机,我们期待南京在创新道路上继续领跑,书写更多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