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深秋,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一间教室里,一位教授正通过直播设备同时面对线上线下的学生授课,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疫情时代南大校园的常态风景,作为中国高等学府的重要代表,南京大学的疫情管控实践不仅是一套防疫措施的实施,更是一场关于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与校园共同体构建的深刻探索。
南京大学的疫情管控建立在科学精准的防控体系之上,学校建立了“校园-院系-班级-宿舍”四级联防联控机制,每日健康打卡、精准轨迹排查、常态化核酸检测组成了一套完整的安全防护网,特别是在2022年春季疫情较为严峻时期,学校迅速启用了自主研发的“健康南大”疫情管控平台,实现了人员流动管理、健康信息收集和应急响应的数字化运作,这种科技赋能的管控方式,既保证了防控效率,又最大程度减少了对正常教学科研秩序的干扰。
疫情防控不仅考验着学校的应急管理能力,更检验着一所大学的教育理念,南京大学在面对疫情时,始终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决策的核心原则,当部分学生因疫情无法返校时,教务处迅速调整方案,搭建了线上线下同步授课系统;心理咨询中心开通24小时热线,帮助学生在特殊时期缓解焦虑情绪;学校还设立了临时困难补助基金,为受疫情影响的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支持,这些举措背后,体现的是大学作为教育机构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
疫情管控中的南大校园,见证了无数师生的共同坚守,教授们迅速学习掌握线上教学技术,保证教学质量不缩水;学生们适应了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的校园生活,在限制中创造新的学习方式;后勤保障人员驻守校园,确保日常生活正常运转,这种共克时艰的经历,无形中强化了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疫情没有撕裂校园共同体,反而促使这个共同体以新的形式得以巩固和加强。
南京大学的疫情管控实践折射出中国高校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在应对疫情过程中,学校展现出的快速响应能力、资源调配效率和信息化建设水平,都是近年来大学治理体系建设的成果体现,疫情也暴露出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如线上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支持系统的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制度化建设等,这些经验教训正在转化为南大治理体系进一步优化的动力。
放眼全球高校疫情管控,南京大学的实践具有独特价值,与西方一些大学完全放开或反复封校的极端做法不同,南大采取了精准化、科学化的防控策略,既保证了校园安全,又维持了教育活动的连续性,这种平衡防疫与教育的中国方案,为全球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了有益参考。
疫情终将过去,但南京大学在疫情期间形成的某些创新实践可能会长期延续,混合式教学模式可能会成为未来教学的标准配置之一;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的广泛应用将提升学校治理效率;而疫情期间强化形成的校园共同体意识,更将成为南大文化的宝贵组成部分。
南京大学的疫情管控故事,是一所百年学府在面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时的责任与担当,是理性与温情的结合,是规则与创新的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南京大学不仅守护了校园的安全与健康,更通过这次压力测试,展现了现代大学治理的韧性与活力,为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南大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