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现代医学面临严峻挑战之际,天津中医药大学以其深厚的中医药学术积淀和科技创新能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从张伯礼院士逆行武汉前线到“三药三方”的临床验证,从组分中药的理论创新到国际抗疫经验的分享,这座中医药高等学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医药在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中的独特价值与时代担当。
天津中医药大学在新冠疫情中的突出贡献,首先体现在临床救治的卓越成效上,2020年初,校长张伯礼院士率队紧急奔赴武汉,主持江夏方舱医院的中医药救治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团队首次系统提出了中医药全程介入新冠肺炎治疗的“中国方案”,将中医“辨证论治”理念与现代医学诊疗模式有机结合,显著降低了轻症转重率,提高了治愈率,通过大样本临床对照研究,团队科学验证了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核酸转阴时间、减少并发症等方面的确切效果,为全球抗疫提供了宝贵经验。
理论创新是天津中医药大学抗疫工作的又一亮点,大学依托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有效方剂进行了深度解析与物质基础研究,团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成功解析了宣肺败毒方等有效方剂的活性成分群及其作用机制,揭示了中医药多成分、多靶点、整体调节的治疗特点,这种“说清楚、讲明白”中医药原理的努力,不仅推动了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更增强了国际医学界对中医药的认可度,大学还构建了涵盖预防、治疗、康复全周期的中医药防疫理论体系,出版了多部抗疫著作,为未来新发传染病防控提供了理论支撑。
科技创新方面,天津中医药大学展现了令人瞩目的研发能力,大学联合企业研发了新冠肺炎中药新药——宣肺败毒颗粒,于2021年3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抗疫“三方”之一转化落地的代表性成果,团队还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诊疗系统、中药质量追溯系统等创新技术,建立了覆盖中西医结合诊疗、康复调理、心理干预的全链条抗疫技术体系,这些科技成果不仅应用于国内抗疫,还通过远程会诊、学术交流等方式分享到海外,助力国际抗疫合作。
人才培养与知识传播同样是天津中医药大学抗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及时将抗疫实践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开设了专题课程,编写了特色教材,培养了具备中医药抗疫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举办国际抗疫专家交流会、开设多语种抗疫专栏、向海外捐赠中医药产品等方式,大学积极传播中国抗疫智慧,提升了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
天津中医药大学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卓越表现,不仅体现了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更展示了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巨大潜力,大学坚持守正创新,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医智慧”,后疫情时代,天津中医药大学继续深化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研究,完善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加强中医药应急体系建设,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危机做好充分准备。
从武汉到天津,从中国到世界,天津中医药大学以其科学精神、临床实力和创新成果,证明了中医药在应对新发传染病中的不可替代性,这座中医药高等学府如同智慧灯塔,照亮了传统医学在现代医学危机中的前行道路,展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医药智慧在当代社会的焕新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