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就当前全省疫情防控工作最新情况进行了通报,通报内容详实,数据清晰,既全面总结了近期防控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也冷静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复杂形势与潜在风险,并对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这份通报不仅是信息透明的体现,更是浙江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注脚。
当前疫情态势总体平稳,但风险犹存不容松懈
据通报显示,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浙江省疫情形势整体呈现趋稳向好的态势,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数量持续控制在低位,且多发生在集中隔离点或闭环管理人员中,社会面传播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快速有效的流调溯源、精准划分的“三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以及高效有序的大规模核酸筛查,构成了扑灭局部突发疫情的“组合拳”,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报同时尖锐地指出,必须清醒认识到疫情防控的长期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流行,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多点散发,加之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浙江省作为对外开放程度高、人员物资流动频繁的经济大省、外贸大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持续存在,特别是随着节假日的到来、各类活动的增多,人员跨区域流动加剧,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成为疫情反弹的突破口,通报反复强调,决不可有丝毫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和松劲心态,必须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精准防控措施持续优化,科技赋能提升效能
通报详细阐述了浙江省在精准防控方面的一系列举措,首先是强化“源头查控”,坚持人、物、环境同防,严格落实入境人员全流程闭环管理,加大进口冷链食品、跨境电商物品等的检测消杀力度,扎紧扎牢境外输入关口,在口岸、机场、海港等关键节点,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信息共享、快速验核,提升通关效率和排查精准度。
快速高效的“硬核隔离”与“精密智控”,一旦发生本土疫情,浙江依托强大的基层动员能力和数字化改革成果,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流调队伍争分夺秒,利用“大数据+网格化”手段,在最短时间内摸清传播链、锁定风险点,健康码、行程卡、场所码等数字工具协同发力,为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实施分类管控提供了坚实依据,大规模的核酸筛查能力不断提升,检测速度和覆盖面显著增强,确保了“应检尽检、愿检尽检”。
再者是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通报中公布了浙江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最新数据,覆盖人群和加强针接种率均保持全国前列,构建全民免疫屏障,是降低重症率、死亡率,最终战胜疫情的关键基础,浙江正有序开展针对老年人的接种服务,努力实现“应接尽接”,筑牢群体免疫防线。
保障民生与经济发展,力求最大限度减少影响
疫情防控不仅是一场公共卫生战役,也是对治理能力和水平的一次大考,浙江省的通报中,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在严格落实必要防控措施的同时,千方百计保障群众正常生活需求和企业生产经营秩序。
在民生保障方面,确保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建立封控区、管控区物资配送“最后一公里”的畅通机制,关心关爱独居老人、孕产妇、重症患者等特殊群体,保障其就医用药等基本需求,在教育领域,根据疫情形势动态调整各级学校的教学安排,做好线上教学准备,确保“停课不停学”。
在经济运行方面,着力解决企业因疫情面临的供应链受阻、用工难、资金压力大等突出问题,通过落实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稳岗补贴等纾困政策,推广“产业链一键通”等数字化应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努力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防控效果,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
凝聚社会共识,呼吁全民参与共筑防线
通报最后向全省人民发出呼吁,疫情防控离不开每一位公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倡导公众自觉履行防疫责任,做好个人防护,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积极接种疫苗,严格遵守各项防疫规定,配合扫码、测温、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来浙返浙人员主动申报行程,自觉接受健康管理,不传谣、不信谣,共同维护良好的抗疫氛围。
浙江省最新的疫情防控通报,展现了一个经济大省在应对疫情时的科学态度、精准策略和为民情怀,它既是一份阶段性的成绩单,也是一份指向未来的任务书,面对依然严峻的防控形势,浙江将继续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不断优化防控措施,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在这场大考中交出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