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之畔,榕荫之下,福州疫情防控部门正以科技与人文的双重奏鸣,谱写着一曲精准防控的现代抗疫乐章,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城市在面对疫情考验时,既展现了数字化治理的现代智慧,又保留了传统社区温情的底色,形成了一道独特而高效的疫情防控体系。
福州疫情防控指挥中心的数据大屏上,无数信息流正在实时交汇,这个城市疫情应对的“智慧大脑”整合了公安、卫健、交通等28个部门的数据资源,通过AI算法实现疫情趋势预测和风险区域判定,2022年10月本土疫情期间,部门依托“e福州”平台开发的核酸检测系统,创下单日完成超600万人次检测的纪录,从采样到结果查询平均时间不超过4小时,数字赋能不仅体现在检测环节,更贯穿于流调溯源、隔离管理、物资保障的全过程,智能流调系统将传统需要4小时的初步流调缩短至30分钟内完成,通过手机信令、支付记录等大数据分析,精准还原确诊病例活动轨迹,极大提高了防控效率。
在数字技术的硬核支撑之下,人文关怀的软实力同样熠熠生辉,福州疫情防控部门创新推出“隔离不隔爱”系列服务,针对独居老人、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特殊群体建立台账管理机制,社区网格员每日通过电话或上门方式了解需求,组建“代购小分队”为隔离居民提供生活物资配送服务,在2022年春季疫情防控期间,部门协调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为市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超1.2万人次,这种刚柔并济的防控策略,既守住了疫情传播的防线,也温暖了千万市民的心。
部门运作机制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值得称道,福州建立了“平急结合”的指挥体系,在日常状态下开展常态化演练和物资储备,应急状态下可迅速转换为战时机制,疫情防控决策遵循“专家论证、风险评估、法律审核”流程,确保每项措施的科学性与合法性,部门还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定期对防控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和优化调整,形成管理闭环,这种制度化、规范化的运作模式,使福州在多次疫情冲击中都能快速响应、有效处置。
社区网格作为防控体系的基础单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福州将全市划分为1.2万余个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2.3万名,形成“市-区-街镇-社区-网格”五级联动机制,网格员不仅承担信息排查、政策宣传等职责,还充当着民情收集与反馈的纽带,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使得防控措施能够精准落地到每个小区、每栋楼宇甚至每个家庭,实现了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治理的转变。
福州疫情防控部门还注重与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对接,不断创新防控手段,部门与福州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发了基于环境样本的疫情早期预警系统,通过对污水厂、地铁站等公共场所的环境采样检测,提前发现潜在疫情风险,部门积极参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的防控经验交流,吸取各地优秀做法,因地制宜地加以应用。
在疫苗接种推进中,福州创造了“固定点+流动车+上门服务”的多模式接种体系,最高峰时设立接种点达356个,单日接种能力超过20万剂次,针对渔民、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部门还组织接种队上门服务,确保疫苗覆盖无死角,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思路,使得福州全程接种率快速达到较高水平,构筑起坚实的免疫屏障。
纵观福州疫情防控部门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创新方向——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并重,精准防控与社会治理结合,部门不仅着眼于当下的疫情应对,更着眼于长效机制的建立,通过这次疫情大考,推动城市公共卫生体系的整体升级。
夜幕降临,福州疫情防控指挥中心依然灯火通明,工作人员紧盯数据屏幕,分析疫情动态,调整防控策略,而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社区工作者仍在奔波忙碌,为居民排忧解难,这种上下一心、协同作战的防控体系,正是福州能够多次有效控制疫情的关键所在,在数字与人文的交织中,福州疫情防控部门正在书写着中国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篇章,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福州经验”。